Wishlist 0 ¥0.00

TOC平台支持IPV6测试方法

一、确定网络环境,百度搜索ipv6

 

 

 

  1. 选择ipv6测试,查看网络支持

 

 

结果仅支持IPV4

  1. 使用手机移动网络开启热点,电脑连接后,再次检测网络支持

 

 

 

结果:IPV4IPV6都支持

 

二、确定测试连接环境

  1. 和运维沟通给一个,仅支持IPV6的连接:

http://[2409:8c00:7803:8000::7023:50a0]:8089/login

  1. 给一个正常网站的平台连接,两个都支持:http://112.35.80.160:8089/index

 

三、验证连接和网络支持

  1. 使用仅支持ipv6的连接 在环境ipv4电脑打开 ,预期结果:连接失败
  2. 使用两个都支持的连接 在环境IPV4电脑打开 ,预期结果:正常打开
  3. 使用仅支持IPV6的连接 在环境两个都支持的电脑打开,预期结果:正常打开
  4. 使用两个都支持连接 在环境两个都支持的电脑打开,预期结果:正常打开

 

结论:满足第三的 预期结果,则视为测试通过

 

其它方法,和运维同学沟通,配置仅ipv6可以登录使用

IPv6简单走两步—认识认识IPv6地址

一、IPv6编址概述

 

    IPv6地址一共128位,因此地址空间是相当庞大的,可提供给PC、无线IP电话、机顶盒、视频设备、安保监控设备等等。IPv6地址不再像V4那样使用“点分十进制”的格式来表现,而是使用“冒号分隔十六进制”格式表示:
    2001:0da8:0207:0000:0000:0000:0000:8207
乍一看这地址确实很长,书写起来有诸多不便,IPv6定义了地址简写方式:

20170804091754958001.jpg

20170728170832096001.gif 二、IPv6报文头部

20170804091843038001.jpg

1. IPv4存在的问题

    IPv6单播地址就是标识一个节点,或者网络设备的一个接口的地址,目的地址为单播地址的报文会被送到被标识的网卡或设备接口。

    2. 组播地址(Multicast Address)
    组播地址用于标识多个接收者,目的地址为组播地址的报文会被送到加入该组播组的所有用户,这与IPv4中的组播概念是完全一样的。

    3. 任播地址(Anycast Address)
    单播地址只能被配置在网络中单一的节点上,不能同时配置给多个节点。而任播地址则可,它标识多个接口,目的为任播地址的报文会被送到最近的一个被标识接口,这里所谓的“最近”是通过路由协议的开销来判断的。任播地址没有独立定义的地址空间,他使用单播的地址空间。

    4.IPv6没有定义广播地址


20170804092052374001.gif 2.1 单播地址

    1.可聚合全局单播地址 Aggregatable Global Unicast Address
    相当于IPv4中的公网地址。目前已经分配的可聚合全局单播地址前缀都是以001开头的,(2000::到 3FFF:FFFF:….FFFF)
以下是这个区间地址的分配情况:

20170804092157109001.jpg

    一般从运营商处申请到的IPv6地址空间为/48,再由自己根据需要进一步规划:
如下图,分配给终端的IPv6地址可能是这样的结构:

 

20170804092221419001.jpg

    

    2.站点本地地址 Site-local address
    类似IPv4中的私有地址。该地址以FEC0::/10为前缀。也就是说最高10 bits固定为1111111011,紧跟在后面的是连续38 bits 的0。因此,对于站点本地地址来说,前48bits 总是固定的。在接口ID和高位48bits特定前缀之间有16bits 子网ID字段,供机构在内部构建子网。站点本地地址不是自动生成的,是手工配置的。
    站点本地地址只能够在本地或者私有环境中使用,不能访问公网。
    RFC 1884 定义了fec0::/10 地址块用于site-local地址,这些地址只能够在私有的IPv6“站点”内使用,但是草案对Site描述不清楚导致路由规则的混乱,因此RFC3879弃用了该地址块。

    3.唯一本地地址 Unique Local Address
    ULA,唯一本地地址,概念上相当于私有IP,仅能够在本地网络使用,在IPv6 Internet上不可被路由。上面提到的站点本地地址由于起初的标准定义模糊而被弃用,而后RFC又重新定义了唯一本地地址以满足本地环境中私有IPv6地址的使用。
    在RFC4193中标准化了一种用来在本地通信中取代站点本地单播地址的类型。ULA拥有固定前缀FC00::/7,分为两块:FC00::/8暂未定义,FD00::/8定义如下:

20170804092400293001.jpg

 

    4.链路本地地址(Link-local address)
    链路本地地址是一类非常重要的地址,它的有效范围仅仅在所处链路上。
    以FE80::/10为前缀,11-64位为0,外加一个64bits的接口标识(一般是EUI-64)。

20170804093243395001.jpg
 

    IPv6主机的网卡,或者网络设备的接口可以有多个可聚合全局单播地址,但是这些接口要能够正常工作,必须有一个链路范围内唯一的Link-Local地址,该地址由于其稳定性、链路唯一性,被用于自动地址配置、邻居发现、路由器发现等机制中。
    当一个接口启动IPv6协议栈时,接口会自动配置一个链路本地地址。这种机制使得两个连接到同一链路的IPv6节点不需要做任何配置就可以通信(使用Link-Local地址)。缺省网关建议使用链路本地地址,因为这个地址是最稳定的。
    Link-Local地址非常重要,设备接口要正常工作就必须具备Link-Local地址,而且勿随意变更。
    如果设备接口上并未配置全局单播IPv6地址,则需使用ipv6 address auto link-local命令手工使设备自动产生一个Link-Local地址,在我司防火墙、交换机等设备上,该自动生成的Link-Local地址采用EUI64规范的接口ID生成。如果设备接口上配置了全局单播IPv6地址,则无需使用上述命令让设备自动生成Link-Local地址,一旦接口获得IPv6全局单播地址,会自动产生Link-Local地址。
    Link-Local地址仅在链路范围内有效,因此原则上保持链路范围内唯一即可,但是如果要手工配置链路本地地址,尽量保证该地址的唯一性 。

    5.特殊的地址
    未指定地址,也就是全0地址“::/128”或者“0:0:0:0:0:0/128”  

    该地址作为某些报文的源IP地址,比如作为重复地址检测时DAD时发送的邻居请求报文的源地址,或者DHCPv6初始化过程中客户端所发送报文的源IP。

    回环地址 0:0:0:0:0:1/128   或者::1/128
    指代本地回环,发往::/1的数据包实际上就是发给本地,可用于本地协议栈回环测试。

    IPv4兼容地址
    在过渡技术中会使用到一些包含IPv4地址的IPv6地址,为了让IPv4地址显得更加突出一些,定义了内嵌IPv4地址的IPv6地址格式。内嵌IPv4地址格式是过渡机制中使用的一种特殊表示方法。在这种表示方法中,IPv6地址的部分使用十六进制表示,IPv4地址部分可用十进制格式。
    0:0:0:0:0:0:192.168.1.2或者::192.168.1.2(96个0)
    IPv4兼容地址用于过渡机制,如自动IPv4兼容隧道 及NAT-PT。

20170804092052374001.gif2.2 接口ID

 

    1.接口ID的概念
    接口ID为64bits,用于标识链路上的接口,在每条链路上接口ID必须唯一。接口ID有许多用途,最常见的用于就是黏贴在链路本地地址的前缀后面,形成128bits的接口链路本地地址。或者在无状态自动配置中,黏贴在获取到的IPv6全局单播前缀后面,构成接口的全局单播地址。

    2.接口ID的设置
    接口ID的设置方式主要有:

    1 ) 根据IEEE的EUI-64规范将接口的48比特MAC地址转化为64比特的接口ID。
    2 ) 手工为接口配置接口ID
    3 ) 某些系统支持自动生成随机接口ID(例如Windows7)

    3.通过EUI-64规范从MAC地址转换到接口ID

20171027141415339.jpg

    每个以太网网卡或者接口都有一个唯一的MAC地址,如果能将接口的MAC地址衍生出接口ID自然是极好的,但是MAC地址48比特,而接口ID则是64比特,怎么衍生?EUI64规范定义了如何使用MAC地址产生64位的接口ID。
    将48bits的MAC对半劈开,插入“FFFE”,然后对从左数起的第7位,也就是U/L位取反。该比特位确定48bits的MAC地址的唯一性与否。一个以太网地址可以有两种含义,地址可被全球管理或本地管理。全球管理指全球唯一的例如厂商MAC,本地管理指使用自己的值临时写的MAC地址,在这种情况下,这个特殊的位=1表示本地管理;为0表示全球管理。但是在EUI-64格式中,U/L的含义正好相反,0表示本地管理,1表示全球管理,所以使用EUI-64格式的地址IPv6地址,U/L位为1,则地址是全球唯一的,如果为0,则为本地唯一。这就是这里为什么要取反的原因。

20170804092052374001.gif2.5 组播地址

    1.地址结构
    组播地址最高位前8位固定为全1,也就是“FFXX::/8”

20171027141557272.jpg 

    2.知名的组播地址
    FF01::1节点本地范围所有节点组播地址
    FF01 ::2节点本地范围所有路由器组播地址
    FF02::1链路本地范围所有节点组播地址
    FF02::2链路本地范围所有路由器组播地址
    ……

    3.IPv6组播地址的MAC地址映射

20171027141646273.jpg


    4.被请求节点组播地址Solicited-node
    在IPv6组播地址中,有一种特别的组播地址,叫做Solicited-node地址(被请求节点组播地址)。
Solicited-node地址是一种特殊用途的地址.主要用于重复地址检测(DAD)和替代IPv4中的ARP。
Solicited-node地址由前缀FF02::1:FF00:0 / 104和ipv6单播地址的最后24位组成。
    一个IPv6单播地址对应一个Solicited-node地址。Solicited-node地址有效范围为本地链路范围。 
    地址格式: FF02:0:0:0:0:1:FFXX:XXXX,具体的对应关系如下:
 

20171027141723797.jpg

20170804092052374001.gif2.6 节点及路由器必须具备的IPv6地址 

IPV6地址格式详解

<IPV6地址的表示方法>
IPv4  点分十进制      32bit
IPv6  冒号分十六进制  128bit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1=>0:0:0:0:0:0:0:1=>::1
2001:0000:0000:1234:0000:0000:0567:00ff=>2001::1234:0:0:567:ff   只能有一个::
fe8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9=>fe80::9

内嵌IPV4地址的IPV6地址
1、IPV4兼容的IPV6地址--用于在IPV4网络上建立自动隧道,以传输IPV6数据包。
   其中高96bit设为0,后面跟32bit的IPV4地址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206.123.31.2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ce7b:1f01
   由于这种机制不太好,现在已经不再使用,转而采用更好的过渡机制
2、映射IPV4的IPV6地址--仅用于拥有IPV4和IPV6双协议栈节点的本地范围
   其中高80bit设为0,后16bit设为1,再跟IPV4地址
   0000:0000:0000:0000:0000:ffff:206.123.31.2
   0000:0000:0000:0000:0000:ffff:ce7b:1f01

URL的IPV6地址表示
   为了区分IPV6地址中的冒号和端口号前的冒号,要把IPV6地址用[]括起来
   <www.example.net:8080/index.html>
   <https:[2001:410:0:1:250:fcee:e450:33ab]:8443/abc.html>

IPV6中掩码的表示:
在IPV6中掩码只能使用CIDR表示法
2001:410:0:1::45ff/128
2001:410::1/64
注意:在IPV6中没有广播地址和网络号保留地址

<IPV6的地址类型>
单播--Unicast : one to one
·单播地址用于一对一的连接
·IPv6单播地址有以下六种类型:
  -Unspecified Address                    0:0:0:0:0:0:0:0/128 => ::/128
  -Loopback Address                     0:0:0:0:0:0:0:1/128 => ::1/128
  -IPv4 Compatible Address                 ::192.168.30.1  => ::C0A8:1E01
  -Link Local Address                    FE80::/10(前10位以FE80开头)
  -Site Local Address (Private)              FEC0::/10
   -Aggregate Global Unicast Address   2xxx:xxxxx/3  -  3FFF: :FFFF
    2001::/16  IPV6因特网地址
    2002::/16  6to4过渡地址

以下是一些单播地址的具体说明:
本地链路地址:link-local address
当在一个节点启用IPV6,启动时节点的每个接口自动生成一个link-local address
其前缀64位为标准指定的,其后64位按EUI-64格式来构造
注意:在本链路上,路由表中看到的下一跳都是对端的Link Local地址,不是公网IP地址

前缀:FE80::/10
范围:只能在本地链路使用,不能在子网间路由

为何需要link-local--在一个接口可以配置很多IPv6地址,所以学习路由就有可能出现很多下一跳。
所以出现Link Local地址唯一标识一个节点。在本地链路看到下一跳都是对端的Link Local地址。
在网络重新编址过程中,节点和路由器的Link Local地址不会发生变化,可以很容易地做一个修改,不用担心网络不可达。

EUI-64的构造规则--根据接口的MAC地址再加上固定的前缀来生成一个IPV6的link-local地址

例如:MAC地址--0010.7b80.032f以此为例来生成一个IPV6地址
1、将MAC地址从中间分为两段,0010.7b和80.032f
2、在两段的中间加入ff.fe--0010.7b.ff.fe.80.032f
3、将第7个比特位转换(0转1,1转0)--0210.7bff.fe80.32f
4、加上前缀--FE80::0210:7BFF:FE80:032F这是link-local地址
再生成被请求节点的组播地址--FF02::1:FF80:32F直接将后24位移下来就可

R1(config-if)#ipv6 address FE80:0:0:0:0123:0456:0789:0abc link-local   手工指定link-local地址


本地站点地址:site-local address
IPV6的私网地址,就像IPV4中的私网保留地址一样
只占用到整个IPV6地址空间的0.1%

前缀:FEC0::/10  其后的54比特用于子网ID  最后64位用于主机ID
范围:只能在本站点内使用,不能在公网上使用

例如:在本地分配十个子网
1、FEC0:0:0:0001::/64
2、FEC0:0:0:0002::/64
3、FEC0:0:0:0003::/64
10、FEC0:0:0:000A::/64

本地站点地址被设计用于永远不会与全球IPV6因特网进行通信的设备,比如:打印机、内部网服务器、网络交换机等

可聚合全球单播地址Aggregate global unicast address

由IANA分配的可在全球路由的公网IP地址

目前已分配的前缀:2000::/3     占用了12.5%的IPV6地址空间
2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3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

这个前缀中总共包含8192个/16的前缀
目前实际用于IPV6因特网运作的前缀:2001::/16
2002::/16 为使用6-TO-4过渡机制的节点保留
3ffe::/16 用于6bone测试目的的前缀

未指定地址Unspecified address

形式:0:0:0:0:0:0:0:0 
表示地址未指定,或者在写默认路由时代表所有路由

回环地址Loopack address

形式:0:0:0:0:0:0:0:1
同IPV4中127.0.0.1地址的含义一样,表示节点自已

组播地址Multicast
在IPV6中没有广播,用组播来代替

前缀:FF00::/8   占用了0.38%的IPV6地址空间
          
      1111    1111    4bit       4bit
     |→固定值←||→标志←| |→范围←|

标志位为0000表示是永久保留的组播地址,分配给各种技术使用
标志位为0001表示是用户可自定义的临时组播地址

范围段定义了组播地址的范围,其定义如下:

二进制    十六进制    范围类型
0001          1       本地接口范围
0010          2       本地链路范围
0011          3       本地子网范围     
0100          4       本地管理范围
0101          5       本地站点范围
1000          8       组织机构范围
1110          E       全球范围

下面是一些组播指定地址:
FF02::1    all nodes   在本地链路范围的所有节点
FF02::2    all routers 在本地链路范围的所有路由器
FF02::5    all ospf routers
FF02::9    all rip routers 所有运行RIP的路由器
FF02::A    all eigrp routers 所有运行eigrp的路由器
FF05::2                在一个站点范围内的所有路由器


被请求节点的组播地址solicited-node multicast address--重要的东东
一种特殊的组播地址,对于节点或路由器的接口上配置的每个单播和任意播地址,都会自动生成一个对应的被请求节点组播地址。注意link-local address也会生成一个被请求节点的组播地址。

工作范围:只在本地链路上有效
特点 :
1 在本地链路上,被请求接点的组播地址中只包含一个用户
2 只要知道一个接点的ipv6地址,就能计算出他的被请求节点的组播地址
作用:1、在IPV6中,没有ARP。ICMP代替了ARP的功能,被请求节点的组播地址被节点用来获得相同本地链路上邻居节点的链路层地址
      2、用于重复地址检测DAD,在使用无状态自动配置将某个地址配置为自已的IPV6地址之前,节点利用DAD验证在其本地链路上该地址是否已经被使用。

前缀:FF02:0000:0000:0000:0000:0001:FFxx:xxxx/104
      FF02::1:FFxx:xxxx/104

如何产生:被请求节点组播地址的前104位固定,将IP地址的后24位移下来填充到后面就可以了
   例如:IPv6---2001::1234:5678/64
   被请求节点组播地址---FF02::1:FF34:5678/104
   其中FF02::1:FF为固定部分,共104位

组播IP地址到MAC地址的映射:

映射规则:组播MAC地址的前16位固定为0x3333,将组播IPV6地址的后32位直接映射到组播MAC地址的后32位就可以了。
例:IPV6地址为--FF12::1234:5678/64
    对应的组播MAC地址为--3333:1234:5678
    0x3333为固定前缀

例:所有节点的组播地址:FF02::0001
    对应的组播MAC地址:3333:0000:0001

任意播地址Anycast address
应用在one-to-nearest(一到近)模式

组播的接受对象是一组成员,是个群体.任意播是多个设备共享一个地址.分配IPv6单播(unicast)地址给拥有相同功用的一些设备.发送方发送一个以任意播为目标地址的包,当路由器接受到这个包以后,就转发给具有这个地址的离它最近的设备.单播地址用来分配任意播地址.对于那些没有配备任意播的的地址就是单播地址;但是当一个单播地址分配给不止一个接口的时候,单播地址就成了任意播地址。

例如:Mobile方面的特性,移动设备漫游到其他区域,不必接入原始的接入点,只需要找到最近的即可。

必须的IPV6地址:

一旦节点启用IPV6,那么接口就会自动生成下列地址
1、本地链路地址
2、回环地址
3、所有节点多播地址FF01::1和FF02::1

如果接口配了一个IPV6的单播地址,还会产生被请求节点的组播地址

EUI-64格式:
在IPV6中,无状态自动配置机制使用EUI-64格式来自动配置IPV6地址
所谓无状态自动配置是指在网络中没有DHCP服务器的情况下,允许节点自行配置IPV6地址的机制。
工作原理:自动将48bit的以太网MAC地址扩展成64bit,再挂在一个64bit的前缀后面,组成一个IPV6地址
MAC地址是48位的,从中间断开各24位,在中间加上FF FE,再把加上后地址的第7位0改成1,如果是1则改成0

一、将48位的MAC地址从中间分开,插入一个固定数值FFFE
    0050:3EE4:4C00-->0050:3EFF:FEE4:4C00

二、将第7个比特位反转,如果原来是0,就变为1,如果原来是1,就变为0
    0050:3EFF:FEE4:4C00-->0250:3EFF:FEE4:4C00

反转的原因:
  在MAC地址中,第7比特为1表示本地管理,为0表示全球管理
  在EUI-64格式中,第7位为1表示全球惟一,为0表示本地唯一

配置IPv6地址

配置IPv6地址

更新时间:2021/07/27 GMT+08:00

操作场景

IPv6的使用,可以有效弥补IPv4网络地址资源有限的问题。如果当前云服务器使用IPv4,那么启用IPv6后,云服务器可在双栈模式下运行,即云服务器可以拥有两个不同版本的IP地址:IPv4地址和IPv6地址,这两个IP地址都可以进行内网/公网访问。

按照约束与限制中的网络环境要求创建的云服务器,有些不能动态获取到IPv6地址,需要进行相关配置才行。如果云服务器使用的是公共镜像,则支持情况如下:

  • Windows公共镜像默认已开启IPv6动态获取功能,无需配置,文中的Windows 2012操作系统和Windows 2008操作系统部分供您验证、参考。
  • Linux公共镜像开启动态获取IPv6功能时,需要先判断是否支持IPv6协议栈,再判断是否已开启动态获取IPv6。目前,所有Linux公共镜像均已支持IPv6协议栈,并且Ubuntu 16操作系统已默认开启动态获取IPv6。即Ubuntu 16操作系统无需配置,其他Linux公共镜像需要执行开启动态获取IPv6的操作。

约束与限制

  • 请确保云服务器所在的子网已开启IPv6功能。

    子网开启IPv6功能请参考“IPv4/IPv6双栈网络”。

  • 请确保创建云服务器时已选择“自动分配IPv6地址”。
    图1 选择“自动分配IPv6地址”
    只有以下云服务器才支持IPv6双栈:
    • “华北-北京四”区域的“可用区2”下,选择sn3规格
    • “华北-北京四”区域的“可用区7”下,选择s6、c6、kc1规格
    • “华东-上海一”区域的“可用区1”下,选择s6、c6s、c6、m6、c3、m3规格
    • “华东-上海一”区域的“可用区2”下,选择c6、m6、c3规格
    • “华东-上海一”区域的“可用区3”下,选择c6s、c6规格
    • “西南-贵阳一”区域的“可用区1”下,选择s6、c6s、c6、m6规格
    • “中国-香港”区域的“可用区1”下,选择c6规格
    • “中国-香港”区域的“可用区2”下,选择c6规格
  • 云服务器启动之后动态插拔的网卡不支持IPv6地址动态获取功能。
  • 仅弹性云服务器支持IPv6双栈,裸金属服务器不支持。
  • 同一个网卡上,只能绑定一个IPv6地址。

操作步骤

  • Windows系统:本文以Windows 2012版本、Windows 2008版本为例,介绍Windows操作系统启用IPv6的方法,如表1所示。
  • Linux系统:本文提供了自动配置、手动配置两种方式启用IPv6,推荐您使用自动配置方法,如表1所示。

    对于CentOS 6.x和Debian操作系统,云服务器内部配置IPv6自动获取功能之后,将该云服务器制作为私有镜像,使用该镜像在非IPv6网络环境中创建云服务器时,由于等待获取IPv6地址超时,导致云服务器启动较慢,此时您可以参考设置云服务器获取IPv6地址超时时间操作。

表1 不同操作系统启用IPv6操作指导

操作系统

方式

操作指导

Windows 2012

自动配置启用IPv6

Windows 2012操作系统

Windows 2008

自动配置启用IPv6

Windows 2008操作系统

Linux

自动配置启用IPv6(推荐)

Linux操作系统(自动配置启用IPv6)

Linux

手动配置启用IPv6

Linux操作系统(手动配置启用IPv6)

Windows 2012操作系统

  1. 检查是否启用IPv6。

     

    打开cmd窗口,执行如下命令,查看当前云服务器是否启用IPv6。

    ipconfig

    • 如果已启用IPv6,则会显示IPv6的地址。
      图2 显示IPv6的地址
    • 如果显示只有本地链接IPv6地址,则表示无法动态获取到IPv6地址。请执行2
      图3 本地链接IPv6地址
    • 如果未启用IPv6,则不会显示IPv6的地址。请执行3
      图4 未启用IPv6
      说明:

      Windows公共镜像默认已经配置了IPv6动态获取功能,即回显为情况一,无需特殊配置。

     

  2. 配置动态获取IPv6。

     

    1. 单击“开始 > 控制面板”。
    2. 单击“网络和共享中心”。
    3. 单击以太网连接。
      图5 以太网连接
    4. 在以太网状态的弹窗中单击左下角的“属性”。
    5. 勾选“Internet协议版本 6 (TCP/IPv6)”,然后单击“确定”。
      图6 配置动态获取IPv6
    6. 执行1检查是否已开启动态获取IPv6。

     

  3. 启用和配置IPv6。

     

    1. 在“Internet 协议版本 6(TCP/IPv6)属性”弹窗中,配置云服务器的IPv6地址和DNS服务器地址。
      • IPv6地址:创建云服务器时分配的IPv6地址,请从控制台云服务器的列表页面获取。
      • 子网前缀长度:64
      • DNS服务器:推荐使用240c::6666
      图7 在控制台获取IPv6地址
    2. (可选配置)根据操作系统不同请分别执行以下命令。

      Windows Server 2012操作系统云服务器请在PowerShell或者cmd中执行如下命令:

      Set-NetIPv6Protocol -RandomizeIdentifiers disabled

    3. 执行1检查是否已开启动态获取IPv6。

     

Windows 2008操作系统

  1. 检查是否启用IPv6。

     

    打开cmd窗口,执行如下命令,查看当前云服务器是否启用IPv6。

    ipconfig

    • 如果已启用IPv6,则会显示IPv6的地址。
      图8 显示IPv6的地址
    • 如果显示只有本地链接IPv6地址,则表示无法动态获取到IPv6地址。请执行2
      图9 本地链接IPv6地址
    • 如果未启用IPv6,则不会显示IPv6的地址。请执行3
      图10 未启用IPv6
      说明:

      Windows公共镜像默认已经配置了IPv6动态获取功能,即回显为情况一,无需特殊配置。

     

  2. 配置动态获取IPv6。

     

    1. 单击“开始 > 控制面板”。
    2. 单击“网络和共享中心”。
    3. 左键单击“更改适配器设置”。
    4. 右键单击网络连接并选择“属性”。
    5. 勾选“Internet协议版本 6 (TCP/IPv6)”,然后单击“确定”。
      图11 配置动态获取IPv6
    6. 执行1检查是否已开启动态获取IPv6。

     

  3. 启用和配置IPv6。

     

    1. 选择“开始 > 控制面板 > 网络连接 > 本地连接”。
    2. 选择“属性”,确认勾选以下选项后单击“安装”。
      图12 启用和配置IPv6
    3. 选择“协议”,然后单击“添加”。
      图13 添加协议
    4. 在网络协议列表中选择“Microsoft TCP/IP版本 6”,然后单击“确定”。
      图14 网络协议列表
    5. (可选配置)根据操作系统不同请分别执行以下命令。

      Windows Server 2008操作系统云服务器请在PowerShell或者cmd中执行如下命令:

      netsh interface ipv6 set global randomizeidentifiers=disable

      设置云服务器先禁用本地连接,再重启本地连接。

      禁用本地连接:单击“开始 > 控制面板 > 网络和共享中心 > 更改适配器配置”,选择本地连接,单击右键选择“禁用”。

      重启本地连接:单击“开始 > 控制面板 > 网络和共享中心 > 更改适配器配置”,选择本地连接,单击右键选择“启用”。

    6. 执行1检查是否已开启动态获取IPv6。

     

Linux操作系统(自动配置启用IPv6)

ipv6-setup-xxx工具能为开启IPv6协议栈的Linux操作系统自动配置动态获取IPv6地址。其中,xxx表示工具系列:rhel或debian。

您也可以参考Linux操作系统(手动配置启用IPv6)手动配置启用IPv6。

注意:
  • ipv6-setup-xxx工具运行时会自动重启网络服务,导致网络短暂不可用。
  • CentOS 6.x和Debian操作系统的云服务器内部配置IPv6自动获取功能之后,将该云服务器制作为私有镜像,使用该镜像在非IPv6网络环境中创建云服务器时,由于等待获取IPv6地址超时,导致云服务器启动较慢,您可以参考设置云服务器获取IPv6地址超时时间设置获取IPv6地址超时时间为30s,然后再重新制作私有镜像。
  1. 执行如下命令,查看当前云服务器是否启用IPv6。

     

    ip addr

    • 如果没有开启IPv6协议栈,则只能看到IPv4地址,如下图所示,请参考2先开启IPv6协议栈。
      图15 云服务器未开启IPv6协议栈
    • 如果已开启IPv6协议栈,则可以看到LLA地址(fe80开头)。
      图16 云服务器已开启IPv6协议栈
    • 如果已开启IPv6协议栈并且已获取到IPv6地址,则会看到如下地址:
      图17 云服务器已开启IPv6协议栈并且已获取到IPv6地址
    说明:

    Linux公共镜像均已开启IPv6协议栈(即情况二);Ubuntu 16公共镜像不仅已开启IPv6协议栈,而且可以获取到IPv6地址(即情况三),无需特殊配置。

     

  2. 开启Linux云服务器IPv6协议栈。

     

    1. 执行如下命令,确认内核是否支持IPv6协议栈。

      sysctl -a | grep ipv6

      • 如果有输出信息,表示内核支持IPv6协议栈。
      • 如果没有任何输出,说明内核不支持IPv6协议栈,需要执行2.b加载IPv6模块。
    2. 执行以下命令,加载IPv6模块。

      modprobe ipv6

    3. 修改“/etc/sysctl.conf”配置文件,增加如下配置:

      net.ipv6.conf.all.disable_ipv6=0

    4. 保存配置并退出,然后执行如下命令,加载配置。

      sysctl -p

     

  3. 自动配置启用IPv6。

     

    1. 下载对应系统版本的工具ipv6-setup-rhel或ipv6-setup-debian,并上传至待操作的云服务器。

      ipv6-setup-xxx工具会添加或者修改网卡设备的配置文件,添加IPv6动态获取的配置信息,然后重启网卡或者网络服务。ipv6-setup-rhel和ipv6-setup-debian的工具下载地址如表2所示。

      表2 工具下载地址

      系列

      发行版

      下载地址

      RHEL

      • CentOS 6/7
      • EulerOS 2.2/2.3
      • Fedora 25

      https://ecs-instance-driver.obs.cn-north-1.myhuaweicloud.com/ipv6/ipv6-setup-rhel

      Debian

      • Ubuntu 16/18
      • Debian 8/9

      https://ecs-instance-driver.obs.cn-north-1.myhuaweicloud.com/ipv6/ipv6-setup-debian

    2. 执行以下命令,添加执行权限。

      chmod +x ipv6-setup-xxx

    3. 执行以下命令,指定一个网卡设备,配置动态获取IPv6地址。

      ./ipv6-setup-xxx --dev [dev]

      示例:

      ./ipv6-setup-xxx --dev eth0

      说明:
      • 如需对所有网卡配置动态获取IPv6地址,命令为./ipv6-setup-xxx,即不带参数。
      • 如需查询工具的用法,请执行命令./ipv6-setup-xxx --help

     

Linux操作系统(手动配置启用IPv6)

注意:

CentOS 6.x和Debian操作系统的云服务器内部配置IPv6自动获取功能之后,将该云服务器制作为私有镜像,使用该镜像在非IPv6网络环境中创建云服务器时,由于等待获取IPv6地址超时,导致云服务器启动较慢,您可以参考设置云服务器获取IPv6地址超时时间设置获取IPv6地址超时时间为30s,然后再重新制作私有镜像。

  1. 执行如下命令,查看当前云服务器是否启用IPv6。

     

    ip addr

    • 如果没有开启IPv6协议栈,则只能看到IPv4地址,如下图所示,请参考2先开启IPv6协议栈。
      图18 未开启IPv6协议栈
    • 如果已开启IPv6协议栈,则可以看到LLA地址(fe80开头)。
      图19 已开启IPv6协议栈
    • 如果已开启IPv6协议栈并且已获取到IPv6地址,则会看到如下地址:
      图20 已开启IPv6协议栈并且已获取到IPv6地址
    说明:

    Linux公共镜像均已开启IPv6协议栈(即情况二);Ubuntu 16公共镜像不仅已开启IPv6协议栈,而且可以获取到IPv6地址(即情况三),无需特殊配置。

     

  2. 开启Linux云服务器IPv6协议栈。

     

    1. 执行如下命令,确认内核是否支持IPv6协议栈。

      sysctl -a | grep ipv6

      • 如果有输出信息,表示内核支持IPv6协议栈。
      • 如果没有任何输出,说明内核不支持IPv6协议栈,需要执行2.b加载IPv6模块。
    2. 执行以下命令,加载IPv6模块。

      modprobe ipv6

    3. 修改“/etc/sysctl.conf”配置文件,增加如下配置:

      net.ipv6.conf.all.disable_ipv6=0

    4. 保存配置并退出,然后执行如下命令,加载配置。

      sysctl -p

     

  3. 手动配置启用IPv6。操作系统不同,步骤有所差别。

     

    • Ubuntu操作系统云服务器配置动态获取IPv6。
      说明:

      Ubuntu 18.04请执行以下操作步骤;Ubuntu 16.04操作系统已默认启用IPv6,不需要做任何配置操作。

      1. 修改“/etc/network/interface”配置文件,在“iface eth0 inet dhcp”下增加一行配置:
        iface eth0 inet6 dhcp
      1.  

        CentOS 6.3系统中默认ip6tables会过滤dhcpv6-client请求,所以CentOS 6.3除了需要编辑“ifcfg-eth*”文件外,还需要额外添加一条允许dhcpv6-client请求的ip6tables规则。操作如下:

        1. 执行以下命令,添加ip6tables规则。

          ip6tables -A INPUT -m state --state NEW -m udp -p udp --dport 546 -d fe80::/64 -j ACCEPT

        2. 执行以下命令,保存ip6tables规则。

          service ip6tables save

          图21 命令示例
      2. (可选配置)CentOS 7系列需要将扩展网卡的IPv6 LLA地址模式修改为EUI64。
        1. 执行如下命令查看网卡信息。

          nmcli con

          图22 查看网卡信息
        2. 将eth1的IPv6 LLA地址模式按以下命令修改为EUI64:

          nmcli con modify "Wired connection 1" ipv6.addr-gen-mode eui64

        3. 通过ifconfig命令将eth1进行down/up操作。

          ifdown eth1

          ifup eth1

      3. 重启网络服务。
        1. CentOS 6系列执行以下命令,重启网络服务。

          service network restart

        2. CentOS 7/EulerOS/Fedora系列执行以下命令,重启网络服务。

          systemctl restart NetworkManager

      4. 执行步骤1检查是否已开启动态IPv6。
    • SUSE/openSUSE/CoreOS操作系统云服务器配置动态获取IPv6。

      SUSE 11 SP4不支持IPv6自动获取。

      SUSE 12 SP1、SUSE 12 SP2无需特殊配置。

      openSUSE 13.2、openSUSE 42.2无需特殊配置。

      CoreOS 10.10.5无需特殊配置。

     

设置云服务器获取IPv6地址超时时间

CentOS 6.x和Debian操作系统的云服务器内部配置IPv6自动获取功能之后,将该云服务器制作为私有镜像,使用该镜像在非IPv6网络环境中创建云服务器时,由于等待获取IPv6地址超时,导致云服务器启动较慢,您可以参考本节操作设置获取IPv6地址超时时间为30s,然后再重新制作私有镜像。

  • CentOS 6.x:
    1. 执行以下命令编辑“dhclient.conf”文件。

      vi /etc/dhcp/dhclient.conf

    2. 按“i”进入编辑模式,在文件中增加timeout属性。
      timeout  30;
  •  
  • (可选配置)配置网卡IPv6 LLA地址的生成方式为EUI64。
    nmcli con modify "Wired connection 1" ipv6.addr-gen-mode eui64
    1.  
    2. 执行以下命令,重启网络服务。

      ifdown eth0

      ifup eth0

  • Debian操作系统云服务器配置动态获取IPv6。
    1. 编辑“/etc/network/interfaces”文件,使之包含以下内容:
      auto lo 
      iface lo inet loopback 
      auto eth0
      iface eth0 inet dhcp
      iface eth0 inet6 dhcp 
           pre-up sleep 3
  •  
  • 如果有多个网卡,则在“/etc/network/interfaces”文件中,增加对应网卡的配置,以eth1为例,需要增加:
    auto eth1
    iface eth1 inet dhcp
    iface eth1 inet6 dhcp 
         pre-up sleep 3
    1.  
    2. 执行如下命令重启网络服务。

      service networking restart

      说明:

      如果将网卡进行down/up操作之后无法获取IPv6地址,也可以通过此命令重启网络服务。

    3. 执行步骤1检查是否已开启动态IPv6。
  • CentOS/EulerOS/Fedora操作系统云服务器配置动态获取IPv6。
    1. 编辑主网卡配置文件“/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
      补充如下配置项:
      IPV6INIT=yes
      DHCPV6C=yes
  •  
  • 编辑“/etc/sysconfig/network”,按如下所示添加或修改以下行。
    NETWORKING_IPV6=yes
  •  
  • CentOS 6系列从网卡需要编辑对应的配置文件,以eth1为例,编辑“/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1”。
    补充如下配置项:
    IPV6INIT=yes
    DHCPV6C=yes
    1.  
    2. 输入:wq保存后退出。
  • Debian 7.5:
    1. 执行以下命令编辑“networking”文件。

      vi /etc/init.d/networking

    1. 按“i”进入编辑模式,增加延迟命令timeout,修改点如下图所示。
      图23 修改点1
      图24 修改点2
  • Debian 8.2.0/8.8.0
    1. 执行以下命令编辑“network-pre.conf”文件。

      vi /lib/systemd/system/networking.service.d/network-pre.conf

    2. 按“i”进入编辑模式,在文件中增加timeout属性。
      [Service]
      TimeoutStartSec=30
    1.  
  • Debian 9.0
    1. 执行以下命令编辑“networking.service”文件。

      vi /etc/system/system/network-online.target.wants/networking.service

    2. 按“i”进入编辑模式,将TimeoutStartSec=5min改为TimeoutStartSec=30。

About Us

Since 1996, our company has been focusing on domain name registration, web hosting, server hosting, website construction, e-commerce and other Internet services, and constantly practicing the concept of "providing enterprise-level solutions and providing personalized service support". As a Dell Authorized Solution Provider, we also provide hardware product solutions associated with the company's services.
 

Contact Us

Address: No. 2, Jingwu Road, Zhengzhou City, Henan Province

Phone: 0086-371-63520088 

QQ:76257322

Website: 800188.com

E-mail: This email address is being protected from spambots. You need JavaScript enabled to view it.